万级普通医药车间设计与装修需严格遵循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(GMP),核心是通过空间划分、系统配置和材料选择,确保洁净度达标(ISO 8 级),同时满足药品生产的防污染、易清洁和可追溯要求。
万级医药车间设计需围绕 “控制污染、保障药品质量” 展开,需遵守三大核心原则:
-
分区明确,避免交叉污染:严格划分洁净区、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,人员与物料通道独立设置,防止人流、物流交叉导致的污染。
-
系统协同,保障洁净稳定:空调净化、通风、给排水、电气等系统需同步设计,确保洁净度、温湿度、压差等参数长期稳定。
-
便于清洁与维护:所有设计需考虑后期清洁便利性,避免死角积尘,设备与墙面、地面的连接需平滑过渡。
空间布局是车间设计的基础,需按生产流程和洁净等级合理划分,具体要求如下:
-
洁净区(万级核心区):包括药品生产区、灌封区、无菌检查区等,需设置在车间核心位置,避免外界干扰。
-
准洁净区:包括人员更衣区、物料暂存区、器具清洗区,作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过渡,需与洁净区保持 5-10Pa 的压差(洁净区为正压)。
-
非洁净区:包括原料仓库、成品仓库、办公区,与准洁净区之间需设置缓冲间,防止粉尘、微生物进入。
-
人员与物料流线:人员需经 “非洁净区→一更(脱外衣)→二更(穿洁净服)→洗手消毒→风淋室→洁净区” 流程;物料需经 “非洁净区→物料缓冲间→消毒处理→洁净区” 流程,两者路线完全独立。
围护结构(墙面、地面、吊顶)直接影响洁净度和易清洁性,需选用专用材料并严格施工:
-
墙面:优先采用彩钢板(基材为电解镀锌钢板,表面覆环氧树脂涂层),板与板接缝处需用无硅酮密封胶密封,墙角需做半径≥50mm 的圆弧处理,避免积尘;生物类医药车间可选用 304 不锈钢板,增强抗菌性和耐消毒性。
-
地面: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,厚度≥2mm,表面光滑无缝,耐化学腐蚀(可耐受酒精、消毒剂),平整度误差≤2mm/2m;施工前需做好基层防潮处理,防止地面返潮。
-
吊顶:选用轻质彩钢板吊顶,厚度≥0.4mm,吊顶高度建议 2.8-3.2m(便于气流循环),灯具、风口、消防设施与吊顶的连接处需密封,避免灰尘从缝隙渗入。
万级医药车间需重点配置三大系统,确保环境参数达标:
-
空调净化系统:采用 “初效过滤→中效过滤→风机→高效过滤(HEPA)→洁净区” 的空气处理流程,高效过滤器需安装在洁净区送风口处,每平方米洁净区需配备≥2 次 /h 的换气次数;温湿度控制在温度 20-24℃、湿度 45%-65%,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时调节。
-
通风排气系统: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或有害气体的区域(如粉碎区、溶剂配制区),需设置局部排风罩,排风口需安装高效过滤器(防止污染物外泄),排风风速控制在 1-1.5m/s;洁净区排气需经过滤后再排放,避免交叉污染。
-
给排水与电气系统:洁净区给水需采用不锈钢管道,管道连接需焊接(避免螺纹连接产生死角),排水管道需设置 U 型存水弯(防止异味和微生物倒灌);电气系统需选用防尘、防水的洁净灯具(照度≥300lux),电线需穿镀锌钢管敷设,配电箱安装在非洁净区,避免产生电火花。
车间内设备与辅助设施需符合洁净要求,避免成为污染源:
-
生产设备:选用不锈钢材质(304 或 316L)的设备,表面光滑易清洁,设备与地面的连接需采用可开启的密封盖板,便于清洁;设备布局需预留≥800mm 的操作空间和≥500mm 的维修空间。
-
辅助设施:洁净区内需设置不锈钢材质的洗手池、消毒池,水龙头采用感应式(避免手接触污染);人员更衣区需配备洁净服储物柜、空气吹淋室(风淋时间≥30s),物料缓冲间需配备传递窗(带紫外线消毒功能)。
车间装修完成后需通过严格验收,后期需定期维护,保障持续达标:
-
验收核心指标:按 GB 50457-2019《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检测,包括洁净度(ISO 8 级,每立方米≥0.5μm 粒子数≤352 万个)、压差(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压差≥5Pa)、温湿度、风速(送风口风速 0.3-0.5m/s)、噪声(≤65dB)。
-
后期维护要点:初效过滤器每 1-3 个月更换一次,中效过滤器每 3-6 个月更换一次,高效过滤器每 1-2 年更换一次(根据压差表读数判断,压差超过初始值 2 倍时需更换);每周对墙面、地面进行一次全面清洁消毒,每月检测一次洁净度,建立维护档案记录。